该如何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游戏? (区域游戏活动)

本文导航

  • 该如何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游戏?
  • 什么是幼儿园区域游戏?
  • 区域游戏概念界定?
  •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区域特色游戏活动?
  • 区域游戏中自然角有哪些游戏?
  •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指导?
  • 区域活动的优缺点?
  • 为什么要帮助幼儿遵守区域游戏规则?
  • 该如何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游戏?

    我觉得幼儿园的游戏,要让孩子学会分享,现在的孩子太自私,将来走上社会无法生存。

    什么是幼儿园区域游戏?

    对孩子们来说,区域活动就是走出幼儿园,走出老师和家长们温暖怀抱,去观察世界其他事物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对于幼儿园自身来说,更是一个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引导家长入园,引导加盟商合作商前来洽谈!

    区域游戏概念界定?

    区域游戏活动的概念: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区域特色游戏活动?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活 动 区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活 动 区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区域游戏中自然角有哪些游戏?

    自然角:小金鱼,小乌龟,小泥鳅,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

    区域活动的优缺点?

    区域活动的优点是对幼儿的好处有:有利于发展孩子的主动性以及实践性的人格;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性发展;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学习自律、尊重他人、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该如何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游戏? (区域游戏活动)

      幼儿园定期举办区域活动,可以尽量满足孩子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此外,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发现和发展个性潜能的机会,有利于孩子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包括利用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对自己树立起信心。

      区域活动让孩子能够以个人或是以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为什么要帮助幼儿遵守区域游戏规则?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的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到进入陌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给幼儿带来一些不适。

    但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而维果茨基告诉我们:“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由此可见,幼儿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遵守集体的规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也日趋丰富,在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分组活动、分区域活动等等。在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方面,区域活动具有明显的优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仙宁网 » 该如何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游戏? (区域游戏活动)

    赞 (0)